皮膚癌|男子誤以為私處生「濕疹」 數月求醫後始揭患皮膚癌【皮膚科醫生教3招自測】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4/29 17:12

最後更新: 2024/05/01 18:46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一名63歲男子在私處發現「濕疹」,自行治療數月不果後求醫才發現患上皮膚癌。

【濕疹/痕癢/皮膚癌/癌症/乳房外柏哲德氏症】生濕疹、皮膚痕癢亦有可能是患癌徵兆?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,指一名63歲男子發現自己下體出現濕疹,自行購買不同藥膏塗抹數月後仍未見好轉,結果求醫檢查後發現患上一種罕見的皮膚癌,所幸切除腫瘤後並未復發。醫生就提醒,如果身上4個部位持續出現痕癢的問題,有可能並非濕疹,而是患癌的前兆。

最新影片:

綜合台媒報道,台灣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生劉威廷分享上述病例,表示該名男子發現自己鼠蹊部出現一塊濕疹樣的病灶,且伴有痕癢症狀,於是自行購買濕疹藥膏、黴菌藥膏及3合1複方藥膏塗抹,然而持續數月仍沒有任何改善。

男子之後到皮膚科求診,劉威廷為他安排皮膚切片等相關檢查,最終確診為罕見皮膚癌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」。所幸男子在進一部接受抽血、影像學檢查後,並未發現腫瘤出現轉移,只需接受皮膚腫瘤廣泛切除手術,並持續於門診追蹤,目前未再復發。

甚麼是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」?對此劉威廷就解釋: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的病灶,很類似濕疹、黴菌感染」,其臨床表現為白色或紅色的脫屑斑塊病灶,可能伴隨疼痛或搔癢等症狀,且病情變化緩慢;因為其外觀與濕疹或黴菌感染相似,所以從出現到確診時間可長達數年之久。

那麼要如何分辨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及濕疹?劉威廷就指出,前者多見於具有大汗腺的皮膚,如腋下、鼠蹊、會陰、肛門等部位;而後者則會發生在全身,通常發生在四肢、關節、臉部、頸部等位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乳房外柏哲德氏症有大約10至20%的病例會同時出現泌尿系統、大腸直腸或婦科癌等惡性腫瘤,這些病患的病灶位置通常在生殖泌尿道或肛門開口周圍。

劉威廷表示,患者確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之後,通常會進行抽血、影像學或內窺鏡檢查,以確定是否有合併淋巴轉移、遠端轉移或內臟癌症。目前,乳房外柏哲德氏症的治療主要為腫瘤廣泛切除手術,但因為病灶外觀如同濕疹模樣,手術的外緣邊界有時不容易界定,手術後局部復發率將近30%,因此必須長期追蹤。他亦特別提醒民眾,發生在腋下、鼠蹊、會陰、肛門周圍的濕疹,,如果治療1至2個月後沒有明顯改善,就應及早就醫檢查。

皮膚癌VS濕疹

除了上述的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」之外,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亦曾受訪表示,有一種皮膚癌叫做「皮膚T細胞淋巴癌」(mycosis fungoides),症狀與濕疹類似,屬於罕見的皮膚癌。根據歐美國家的數字統計,發病率每年約100萬人就有6人患此癌症。

胡醫生指出,濕疹與皮膚T細胞淋巴癌主要有以下三大分別:

1. 發病部位

  • 濕疹 (異位性濕疹):主要影響皮膚皺摺位置,例如腋下、手腳摺位。
  • 皮膚T細胞淋巴癌:主要影響軀幹位置,例如胸口、腹部、背脊等。

2. 皮疹邊界

  • 濕疹:皮疹邊界不明顯,可以有丘疹、斑塊,情況時好時壞,但皮疹有機會消退好轉。
  • 皮膚T細胞淋巴癌:皮疹邊界較為明顯,形狀怪異不規則,可以有斑塊、腫瘤等不同階段。腫瘤有時會潰瘍流血,而且皮疹長期持續不退。

3. 痕癢

  • 濕疹:患處會痕癢。
  • 皮膚T細胞淋巴癌:會痕癢,也可能不會痕癢。

出現甚麼症狀需要盡快求醫?胡醫生指出:

如果發現皮疹長期持續不退,皮疹變得愈來愈大,愈來愈不規則,甚至潰瘍流血,重覆治療也沒改善的話,就要盡早求醫。

但他續指,皮膚T細胞淋巴癌有時候很難診斷出來,因為臨床上與其他皮膚病很相似,例如濕疹,故需要進行皮膚組織切片證實,有時可能要進行多次皮膚組織切片才可確診是否皮膚T細胞淋巴癌。

點擊圖片看三者的分別: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皮膚癌高危人士+常見徵狀

癌症網上資源中心的資料指,任何膚色的人都可能患上皮膚癌,高風險因素包括: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皮膚癌常見徵狀如下: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